勞動部、外交部、陸委會等單位,對國人赴海外工作的人數、行業及薪資結構,竟毫無具體概念。立院衛環委員會21日邀集各部會進行「近5年國人海外工作概況」報告,朝野立委都對官員無法提出具體數據大表不滿。勞動部長潘世偉及外交部常務次長史亞平都表示,人民有就業及遷徙自由,台灣非外勞輸出國,無法強制要求國人向外館進行就業登記。
【官員報告文不對題】
衛環委員會召委劉建國表示,希望瞭解赴陸台商、青年度假打工及其他海外就業的具體態樣,但各部會報告內容偏向政府提供給民眾的生活輔導、網站查詢、經貿講座、糾紛調解與急難救助等服務,顯然「文不對題」;吳育仁、李桐豪、邱志偉等人也都無法接受官員至今仍未掌握實質數據,會後透過臨時提案,要求各部會統計海外工作確實人數,並在2個月內再次提出報告。
事實上,光是與我國經貿往來最密切的中國,政府就已無法掌握確實就業人數;陸委會副主委吳美紅表示,自2011年起,台灣每年赴中國都超過5百萬人次,但台商、台幹及眷屬數目,僅能透過海基會與台商協會評估,約有85萬人次居留中國,台商企業則約8萬家。潘世偉則坦言,依中國「人社部」資料顯示,領有中國工作證的台人僅8千餘人,「連中國官方也沒辦法掌握實際的人數。」
【海外就業難掌握】
勞動部所提報告中指出,該部許可仲介國人至海外工作的公司共16家,2013年有近2萬9千人次求職,實際就業人數僅約1千4百人,也無法代表海外就業人數;李桐豪認為,海外就業人口未來可能影響稅務,即便調查上有困難「還是得做」,「與出入境人口比對,就是一個可以立刻執行的措施。」
同樣「謎樣的人數」,也發生於近年在18至35歲青年間蔚為風潮的「度假打工」;我國目前已與澳、紐、日、韓、加、英、德、比、匈、愛爾蘭、斯洛伐克等11國簽訂雙邊度假打工協議,但外交部也無法提出青年的薪資及行業類型。史亞平解釋,外交部只能鼓勵出國青年開始工作後,主動向各國外館登記,但無法強制執行,通常只有「出問題」時,外館才能查知求助者從事的行業。
【度假打工失初衷】
「外交部根本不知道青年出國去做什麼,總說青年是去『度假』、『學習』,但大多數打工青年就只是出賣勞力而已,」邱志偉質疑,度假打工協議已失去「雙向」功能,來台度假打工2千4百餘名外籍人士中,以日人最多,「日本人來台灣還能兼家教,怎麼沒看到他們去摘水果?」
立委王育敏建議,勞動部應著手分析海外就業人口年齡結構,並整合全球青年海外就業資訊;她解釋,南韓在李明博、朴槿惠兩任總統任內,已有2萬餘名青年接受海外就業訓練,並有逾萬人散布在全球45國工作,「青年歸國後,也能提供國內產業全新思維。」潘世偉回應,國內青年確實不應只以台灣為就業市場,但國內仍有許多就業機會,因此目前仍以整合國內現況為施政重點。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