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賽都過了,都退燒了,現在才來談不看世足賽的理由,不嫌晚嗎?但這個「不看世足賽」的議題,也的確必須等世足賽過後才能開始談。因為要確定真的一場都沒看嘛!
除了新聞裡帶到,我沒看任何一場世足賽的轉播。我沒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沒啥特別的動力。但我對於網友為什麼不看還蠻有興趣的,於是就在我的專頁裡做了一個「不看世足賽的理由」大調查。我想蒐集大家所持理由的種類,所得的答案,大致落在以下幾個主要範圍:
a.「沒空」、「轉播時間和作息衝突」、「看不到轉播」
b.「對足球沒興趣」、「看不懂」
c.「沒有歸屬感」、「別國的事」
d.「覺得趕流行很白痴」、「不看也不會怎樣」
e.「主辦國的國內爭議」、「為了辦比賽犧牲很多人」、「台灣已經一堆社會議題搞不完」、「這種新聞蓋掉國內的議題」
這只是來自幾百位具有某種意識形態基礎(基本上和我的意識形態接近)的網友回應,所以沒什麼量化的意義。但在價值理論的探究中,這些回應能刺激我產生一些發想。
當我們面對某種由商業媒體刻意塑造出來的新商品時,很多人不會察覺其中存在商業陷阱(或是覺得無傷大雅),而會主動消費這種新玩意。像大雷神,你媒體不炒作這個東東,有多少人會去吃?但炒起來就是一堆人跑去買,不管他們是否邊罵邊買,終究是買了。
同樣的,當一個商品主題被炒起來,一樣有人不會去買,更加的不會去買(也許本來不宣傳會買的,一宣傳就不買了)。不會去買的原因,就價值學的角度看來,一定是和個人價值觀中的某個部份產生衝突。比如說,你就是覺得巧克力難吃,所以不會買大雷神,但如果炒什麼芒果冰淇淋你就會去買。
那不看世足賽的理由呢?大致有幾種價值呈現。
a.「沒空」、「轉播時間和作息衝突」、「看不到轉播」:日常生活作息之機會成本高於看球,但不見得經過明確的價值計算。
b.「對足球沒興趣」、「看不懂」:看球活動本身沒有價值。
c.「沒有歸屬感」、「別國的事」:社群價值大於看球價值。
d.「覺得趕這種流行很白癡」、「不看也不會怎樣」:「反對流行商品」的行為具有高價值。
e.「主辦國的國內爭議」、「為了辦比賽犧牲很多人」、「台灣已經一堆社會議題搞不完」、「這種新聞蓋掉國內的議題」:正義的價值高於看球的樂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