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文╱王晨妍】
鼻煙壺乃用來盛裝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具明目醒腦、闢疫活血之功效。
鼻煙壺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真正盛行吸聞鼻煙則是在清代才逐漸興起。在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聞鼻煙甚是風行,不論男女皆好煙。在清宮有專為皇帝製作煙壺的「造辦處」;在民間專門製造鼻煙和銷售鼻煙的鼻煙廠、鼻煙鋪也不勝枚舉。聞鼻煙開始成為達官貴人突顯權力的象徵,尤其採珍貴材料製成的鼻煙壺,諸如翡翠、寶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屬等材料,越是珍貴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分。在清代,使用煙壺需知分寸,任意所為是不行的。
●收藏先宜後難 忌一步登天
煙壺雖為玩物,但是也有重要的經濟內涵,必須用心研討,否則有損身分。其次,鼻煙壺還是晚清時期交際應酬的必須品,朋友見面第一件事,就是互惠鼻煙以示恭敬之意,相互鑑賞、炫耀把玩煙壺,是朋友間會面極其普遍的儀式,透過交換觀賞煙壺,便能產生出許多話題,若長時期使用同一種煙壺,易使話題乏味,這就是必須經常更換煙壺的道理所在。
上世紀80年代,鼻煙壺收藏正式列為收藏門類,90年代中期達到收藏高峰。鼻煙壺在近二十年中的價格一直在攀升,如1992年4月1日香港佳士德公司所舉辦的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絲琺琅仙鶴紋鼻煙壺即以104.5萬港元高價成交,創下了當時世界鼻煙壺拍賣紀錄。1996年春季的北京翰海鼻煙壺專場再現高潮,此場拍賣總成交額1441萬元,其中一件4.7釐米高的清乾隆粉彩軋道西蕃蓮紋鼻煙壺拍出104.5萬元。
門德揚拍賣公司董事長陳國恩表示,投資收藏鼻煙壺,必須考慮質料、工藝和年代等因素,初入道者需先宜後難,切忌一步登天,由於鼻煙壺的質料眾多,有瓷胎、玉石、骨類、貝類、植物、金屬質等等,可謂包羅萬象,選擇收藏時應控制自己的收藏範圍,必須考慮量力而行,選擇那些價位適中、潛力巨大和材質與工藝上乘的品種。
●收藏價續攀升 百萬元不罕見
鼻煙壺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於小巧壺身,例如鏤奇疊色的料胎、精秀細緻瓷胎彩繪、溫潤以澤的玉石、巧琢天成的瑪瑙、繁褥富麗的琺瑯彩,大小方圓各盡其態。
清代《瑪瑙巧雕猴戲鼻煙壺》為瑪瑙所作,瑪瑙為佛教七寶之一,具有正面能量,可當僻邪之物,護身符使用。瑪瑙是鼻煙壺中的常見材料,其顏色有白、紅、黑、綠、紫、醬黃、藍等或雜色帶天然紋理,非常適合製作鼻煙壺。巧雕是蘇工的一種,蘇工又稱蘇作,以精緻工藝和極色巧雕工藝為主,集中於蘇州一帶,並因此而聞名。此鼻煙壺圓平口、短直頸、豐肩、橢圓圈足,瑪瑙本身為黑白色,以巧雕技法,飾猴子嬉戲於其間,有如水墨渲染質感。
清代《白玉蘇武牧羊鼻煙壺》,為白玉所作,通體潔白、無雜色,玉質細膩、溫潤,圓口、短直頸、豐肩、圓扁腹,壺身以蘇武牧羊為題材,後一面飾以松樹、太湖石,松是中國歲寒三友之一,表示孤傲不屈的氣節。此題材彰顯民族氣節,堅韌不屈的意志,是中國許多工藝、藝術品常用題材,文化特色濃厚。
鼻煙壺以其小巧玲瓏的獨特造型、種類繁多的選材用料、精美細緻的製作工藝,逐漸發展成為供人玩賞和顯示身分地位的藝術佳品。近幾年各大拍賣公司紛紛開設鼻煙壺專場,上百萬元的價格已不罕見,市場良性增長迅猛。對於日益升溫的鼻煙壺收藏,北京歌德拍賣公司負責人表示,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精神追求和投資多樣性聚集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收藏群體,深入到以前比較小眾的收藏門類中,相信在未來的3年至10年間,鼻煙壺的投資和集藏將迎來歷史性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