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擾近一年的九合一選戰終於落幕,其中剛由柯文哲當選的首都市長之戰,無疑是一年來最受矚目的一局;不僅媒體關注度勝過2012年總統大選,相關的新聞點擊率與收視數字一度讓人以為六都只剩台北市在選。造就這波北市選舉熱的推手,正是一群年輕世代與社群論壇的意見領袖。
今年初,連勝文確定宣佈參選台北市長後,挾著政治世家出身與專業經理人媒體形象,民調一度領先。面對連勝文的媒體與行政優勢,一開始各界甚至是年輕世代,都不認為柯文哲一個政治素人能選到什麼程度。柯提出的「不倚靠政黨輔選、不插旗、公佈選舉經費」等前所未聞的選戰策略,也被認為執行上非常困難,終究會淪為空口說白話。然而這半年來,柯在藍色鐵票大本營竟然打出了高民調、網路聲量幾乎是一面倒、支持率從年中一路領先到最後,票選結果也是大勝,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甚至更帶動全台灣年輕勢力反撲。
藍營所說「連勝文遭到網路霸凌」、「政策沒有人要理會」並不是虛話,但理論上支持者並不會因為候選人被攻擊就轉向,通常反會因為憤慨而更團結。真正讓連營吃大虧的是,宣傳訊息從頭到尾幾乎沒有一致性,雖然有充足經費與媒體資源,力量卻四處分散。
從最早的「高度愛台北」、「新視野計畫」到「希望的種子」,除了內容完全不連貫且幾乎無關,就連溝通訊息都未曾試著統一。這次意圖展示連勝文的精明幹練與優秀學經歷,下次卻嘗試把他包裝成一個人畜無害的大男孩,連自己和自己都在打泥巴仗。在廣告影片的各種嘗試,從「一直玩一直玩」到訴說連勝文捨身奉獻,被罵翻之後,再推出訴求還算清楚的「食安決心」,但最後卻跳出完全無關的「街舞不看家世」。前後風格、訊息不連貫程度,大概無人能及。隱約可見連營內可能有許多不同長輩,做了不同的宣傳決策,卻未能讓支持者緊抓的中心思想,導致訊息無法口耳相傳達到更大的擴散效果。
相對而言,柯文哲「白目」敢言的個性,一開始就受到年輕人注目,並用一句「政治沒有那麼難,就是找回良心」,打動許多人。柯沒有遭到像連一樣大量的批評,也因此有更多的機會討論政見與願景。而從溝通策略上來看,自競選活動開始以來,柯文哲在文宣、政見、公開談話,也的確都對應了這個陣營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心存善念、盡力而為」與政見「開放政府、全民參與」。
柯營官方不曾攻擊他人之餘,在選戰當中還公佈了競選經費與私人財產,用行動強調候選人本人的誠實,且和政見中的「開放」呼應,訊息一貫且非常有說服力,讓不能想像政府該怎麼開放的選民,現在大概都能有個概念了。在網路傳播當中,訊息一致是非常有力的,這能使人口耳相傳,消息不脛而走。缺乏金援的柯陣營,利用網路社群作為主要的宣傳平台,充份利用各種線上工具、海選團隊成員與開放API,幾乎可以作為網路宣傳的教科書。
在此同時,柯連之間的勝負,也代表了保守求平穩的上一代與力進求公義的這年輕一輩的對立。年輕世代為了公平正義所展現的網路串聯力量,從去年洪仲丘事件白衫軍的覺醒,到今年佔領立院、凱道50萬黑衫軍,訴求兩岸監督協議的大遊行都可見一斑。目前進行當中的「割闌尾」罷免立委行動,也可以看到台灣年輕、才華、勇敢的聲音不斷湧現。
許多長輩一直認為這些透過網路團結行動的行為,是被政黨煽動的結果,可惜不是;有人雇用網軍在社群論壇大量散播反動言論,可惜不是;年輕族群缺乏國際觀,才看不到所謂「正確的大方向」,但都不是。年輕世代受到更多的專業訓練,因為網路興起得以獲得更多資訊,因為社群與行動的發展,使我們更有機會多參與政策討論與發聲。
北市選戰的過程中,不斷展現出年輕世代參與政治的執行力,雖然橫衝直撞,但在錯誤中修正方向。自製影片、數據分析、文創結合等,台灣最強的競爭力,就是來自這一群活力不斷湧現的「社群原住民」。
黃金交叉的出現是一種訊號,如同吳念真導演所言「之前你們都活在我們所曾經營造的環境中,但是,之後我們要活在你們所決定的未來」。當這群當年在Ptt與論壇上嘴砲的大學生進入社會,成為了公司內的要職或為人父母
,這世代選擇讓他們的孩子遠離這種惡鬥式的民主,這次九合一的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
延伸閱讀:
新舊對決 九合一選舉五大現象
10/1 台北市長民調
g0v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