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wlguide@flickr, CC BY 2.0
因為涉入假球案而被中華職棒永不錄用的名投曹錦輝,日前表達復出之意,並找球探測試,尋求重回職棒的機會,並在近日獲得澳洲職棒的登錄。中華職棒火速發函澳職,說明曹被禁賽的原因。
讓我比較驚訝的一點是,有許多球迷認為應該給曹一個復出職棒的機會,也有更多人對於中職為何發函給澳職,感到不解,或是覺得管太多。我其實對於這種反應相當震驚,因為這代表學界十年來發展台灣運動倫理學教育,實質上沒有任何成效。
雖然我以政治評論而為眾人所知,但我的學術專長其實是運動倫理學,特別是棒球,更是國內少數主攻職棒放水案的研究者。職棒放水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無法以短短千字帶過,但在面對職棒放水相關人等的態度上,倒是可以給一個很簡單的建議:堅壁清野,完全封殺。就像對抗某種致命傳染病毒一樣。
曹錦輝的狀況大致是這樣的,他的確與賭博相關業者在酒店會面過,並接受性招待,但事後比賽因雨順延,或是配合球員不足而沒有放水成功。此約定之後東窗事發,雖沒有被起訴,但還是被聯盟永不錄用。
有關於曹錦輝的議題,因為球迷的反應兩極,我特別去諮詢了一些國內其他的棒球研究者,被我問到的人,都表達與我相同的看法:全面封殺,管他去死。全世界封殺最好。
那為什麼應該全面封殺呢?不是無罪、不起訴嗎?
問題就在於,職業棒球不只是建立在法律之上,更建立在「信任」之上,它是標榜真實的職業運動(和某些職業摔角不同),而競賽的真實性只能建構在信用、信任之上,因為你很難證明一場比賽是真的。
我從事了五、六年的職棒放水田野調查,我只能說,棒球專業者也很難現場判斷放水球,所有號稱能看出放水球的說法,幾乎都無法通過學術標準的檢驗。我們通常是事前獲得線報,經過現場驗證,才有辦法推定某場比賽可能有問題。
因此對一般球迷來講,只能「相信」這是場真實的比賽,而這種相信是建構在職棒相關從業者的個人品格特質與行為慣常表現。一旦出現了放水者,這種信任就會大規模瓦解,也衝擊到職棒產業的生存。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