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泡沫是個事先難於判斷的現象,但當股市下挫回到原起點時,我們回過頭來才發覺到曾經歷一個股市泡沫升起和破滅的循環。一般而言,股價上升總是在景氣低迷和無通貨膨脹之憂時,貨幣當局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資金面因素所開始的,但當股價上升到一個泡沫現象則終有破滅的時候,除了獲利不佳或市場預期報酬率已達極限等企業本身的因素外,貨幣當局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程度令投資人難以承受時,則是刺破泡沫的最大外在因素。
歷年來,常見美國股票指數的變動率在一年之中有高達30%的情形。例如,自1990年以來,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變動就有七次屬於這種情形,但不是每次的變動都是泡沫現象,其中較顯著的有2000-2002年之間的美國網路風暴、和2008-2009年之間的全球金融風暴,其特點如下:
一、在風暴期間,該指數每年最高點和最低點逐年向下,難於回升,堪稱股市泡沫破滅的現象。二、該指數要回升到風暴前之水準則歷時甚久,在網路風暴由2000年到2006年,金融風暴則由2007年到2013年,各花了約六年時間。這反映在金融風暴中,股市「套牢甚久、賺錢不易」的現象。三、在這二次風暴過程中,貨幣政策呈現「由緊而鬆、再趨緊」的循環現象。例如,在網路風暴中,美國聯邦資金利率由2000年7月的最高水準6.54%,一路下降到2003年12月之最低水準0.98%,而後再逐漸上升到2006年12月之5.24%,而該利率上升又再引起其後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和隨後聯準會採取超級寬鬆貨幣政策,將其聯邦資金利率引導至接近零的水準,目前為0.09%。這反映在金融風暴中,緊縮、寬鬆、緊縮的循環是貨幣政策的宿命。
推動美股自2013年以來穩定攀升的主要因素有:一、美國、歐元區、日本和中國持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二、預期美國將只會務實升息和美元走強;三、美國景氣復甦和企業獲利增加;四、外資偏愛美國。
首先,在美國景氣復甦和獲利好轉的大環境之下,歐美日先進國家和中國的寬鬆貨幣的全球資金部分流向美國,有推升美股的數量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廣義貨幣供給M2將近20兆美元,大於美國和日本的合計數,而其約4兆美元的外匯存底亦對全球的資金供給有很大的影響。
其次,若聯準會正式宣布升息,則缺少了預期升息的因素,短期間美元或會止升,外資投資美元資產將會減緩,甚至減少。另一方面,縱使美國聯準會開始調升利率,若能維持美國實質長期利率(例如10年期公債殖利率)低於其實質經濟成長率的情況,則歐日中和聯準會的原數量寬鬆效果將部分抵銷該升息的價格效果,減緩美股下修的程度。
最後,美國金融市場全球化的程度相當高,且逐年上升,例如,在美國境內的外國投資部位占美國GDP比率從2010年的79.32%上升到2014年第2季的94.19%,而美國的境外投資部位的GDP占比,在同一期間,則由47.85%上升到57.56%,因此美國和國際經濟金融情勢的變動都會影響美股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外資流入占美國長期證券投資的比率高達57.33%,而外資持股對匯率變動是相當敏感的,因此,美元走強似乎符合美股堅穩的利益。
當前美國經濟成長減緩,但股債匯市等金融面熱絡的不均衡發展現象,美股投資者開始憂慮上述助漲美股的因素會隨時反轉,變成黑天鵝現象。惟美國景氣持續復甦應是美股中長期很重要的穩定因子。
(作者是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