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文(右)v.s. 柯文哲(左) (攝影者.張家毓)
圖片來源:https://trendstw.withgoogle.com/
隨著市長選舉的逐漸逼近,許多針對選情建立的網站也紛紛出籠, 其中最亮眼的莫過Google所建立的Google政治與選舉,不但可以即時對市政提出建議也每日更新競選趨勢,只是這趨勢是用Google指數為指標,至於什麼是Google指數呢?以下是Google上的官方訊息回答。
「Google指數:是過去24小時內該候選人在Google搜尋和YouTube的相關搜尋量,以及在Google+中被討論的次數,合併之後計算出來的參考指數。箭頭可看出該候選人當天的Google 指數相較於前一天的起落幅度。Google指數僅為呈現該候選人於Google 網路平台的搜尋與討論趨勢變化,並不代表支持或反對任何候選人。」-Google政治與選舉,候選人Google指數。
其實所謂的Google指數就是網上搜索量的表現,而這是Google在1998 成立當年就入選《PC雜誌》百大網站的主要原因,而當時《PC雜誌》的官方說法是,Google「 以其搜索結果高度相關的超強能力」而獲選。雖然現在一般都認為Google主要是搜索引擎而網頁的搜索能力相當驚人, 但在這網頁量已驚人方式成長的現在, 如何對搜索到的網網頁進行排序, 令有用的資訊能夠優先出現在搜索結果上,這才是Google得以擊敗眾家競爭者的訣竅。
在網頁排序中最基本的就是「超連結技法」,簡單的說,就是計算超連結連到該網頁的網頁總數,而求出其指數, 數字越高的就在搜索結果中優先出現。
假設我們現在搜索「選舉」一詞,而整個網路只有A黨跟B黨兩個官方網頁,另外有5個個人網頁,個人網頁中有3個連到了A黨的網頁,只有2個連到了B黨,經過演算後A黨的連結數是3,而B黨的連結數只有2,這樣在搜尋結果上A黨的網頁就會排在B黨的網頁之前。
有趣的是,Google指數基本上做的是一樣的事,計算候選人的搜索量並依其排序, 以最熱門的北市選舉為例,目前連的數字是90、柯則是86, 如果兩人都是網頁,那連在搜尋後的排序會優先於柯。而這樣技法的明顯缺點在於不是每個連結都會是正向的, 負面的甚至嘲笑的搜索也會被算入,當然針對兩位候選人的討論不可能都是正面的, 而在網頁排序上也有產生同樣的問題, 雖然在網頁排序的實務操作上危害其實並不大, 但對選情而言可能會有相當的影響。 既然如此那Google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既然它對選戰的預測準確性應該有限的話?就我個人覺得, 搞不好這也是它的一個實驗項目。的確,指數高不代表選情樂觀,但可以肯定的是指數低代表能見度越低, 那可能選民根本不知道你是誰,自然也不太可能勝出。
由於人們注意力有限,一場選舉關注到的人物最多2~3人,以北市為例,除柯、連二人皆90上下,其他人都在50多左右,要脫穎而出的機會可說微乎其微。 有人說自歐巴馬後整個選戰的規則已經改變了,這是一個政治明星的時代,是一個講究個人魅力的年代,這是不是代表之後的選戰中行銷的比例將放得更重, 而私相收受的權力關係會越來越脆弱呢?是的,有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者不會運用網路,而是根據意識形態進行投票, 但隨著網上的討論越開放越熱烈,這是不是代表我們能了解候選人, 而令純意識形態的洗腦變得更加艱難呢?
是的,這不是一蹴可及的事,這不代表政治獻金、樁腳文化就會消失,但這些在十多年前被認為不可能而放棄的事,但今天Google用它最擅長的方式挑戰了、嘗試了,那我們呢?
原刊載於作者粉絲頁Diplomacy 從遊戲看世界
參考資料:John MacCormick (2013)。改變世界的九大演算法:讓今日電腦無所不能的最強概念。經濟新潮社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