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批踢踢實業坊 Salary 板
 
Dog-Lovers' Tees.

Unleash yourself and shop our special collection of tees and accessories for you and your pooch.
From our sponsors
[新聞] 真的變窮了!支出佔收入比例從四成暴增
Jul 17th 2014, 11:53, by kitune

作者kitune (狐)

看板Salary

標題[新聞] 真的變窮了!支出佔收入比例從四成暴增

時間Thu Jul 17 11:53:20 2014

請直接看連結會比較好理解 http://goo.gl/t1PMUo 真的變窮了!支出佔收入比例從四成暴增至近七成 每當民眾抱怨薪資十五年不動的時候,政府總是安慰大家,因為物價相對其他國家較低, 台灣民眾的實質購買力還是不輸其他國家的。然而每每面對這種阿Q式的言論,乍聽似乎 有理,但十五年來,蚵仔煎一份從30塊漲到六十塊,一罐奶粉的價格漲翻倍,石油價格也 漲了超過50%,便當從一個四十塊漲到七、八十塊一個。奇怪,沒有一個價格回得去的, 唯獨薪資十五年來都沒漲,那麼,明明所得就是不漲、物價一直漲,怎麼可能實質購買力 不變呢? 將目光放回主計處的「人民經常性支出佔收入百分比」數據,就可以發現,打從1985年開 始,台灣民眾的支出佔收入比例,從四成暴增到六成八,也就是說,過去台灣人民每賺一 百塊錢,經常性支出是四十塊,至少有六十塊錢可以拿去儲蓄;但是現在每賺一百塊錢, 經常性支出已經幾乎倍增至近七十塊,能儲蓄的錢從六十塊錢大幅萎縮至三十二塊錢,少 了將近一半,在這種情形下,民眾能不覺得自己變窮了嗎? 許多人出國到歐洲、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英國等已開發國家旅遊,可能都會有這 樣的經驗,看到當地的物價,透過匯率換算,明顯高於台灣的物價,但是如果到東南亞、 印度、中國、中南美洲等開發中國家,透過匯率換算,物價相對於台灣就沒那麼高,那麼 在國際上,台灣的物價到底是高還低? 英國倫敦的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每年都會以麥當勞的大麥克來進行全球各國 的物價衡量,這是《經濟學人》提出來,用來測量「匯率」的指標,「大麥克指數」,以 美元為計價貨幣,紅色區塊是大麥克低估區,藍色是高估區,世界各地麥當勞所販賣的「 大麥克」售價,因為受到當地原料價格和人工成本影響,間接成為全球衡量「物價指數」 的標準之一。 圖中可以觀察到,台灣的大麥克指數在全球水準中,其實並不算高,2014年甚至是嚴重低 於美國43%,而且已經連續十多年,台灣的大麥克指數持續被擴大下調,意味著麥當勞的 菜單價格普遍低於全球水準,如果讀者週遭有從歐美、紐澳、加拿大、北歐地區的朋友, 向他們打聽一定會得到,這些外國朋友覺得台灣物價相當低的回覆,但台灣當地人卻一直 覺得物價越來越高,形成兩種不同的看法,台灣本國人,透過從親身實際旅遊的體驗和「 大麥克指數」會發現,台灣其實是相對「物美價廉」的國家,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民依然 覺得物價高漲? 圖文數據來源:http://www.economist.com/content/big-mac-index 2008年筆者Joe在澳洲旅遊打工,當時澳洲麥當勞一份套餐約6~10塊澳幣,一般餐廳一份 餐點約10塊澳幣,當時澳幣兌台幣匯率約29,如果用台灣大多數服務業的時薪去換算,至 少得工作2小時以上,發現澳洲物價實在相當高,但是開始在澳洲就業以後,只要是合法 工作職缺,薪資基本上都會超過15塊澳幣,18~25塊澳幣較為普遍,工作一小時都能換到 至少一份餐點,甚至2~3套麥當勞套餐,如果是生鮮食材或生活用品,每小時工作能換到 的物資更多,因為澳洲的勞工薪資相當高,反應的人工成本也高,只要不涉及技術和大量 勞力的消費,基本上消費成本都會比較低,例如到超市購買食材,成本相當低,但去餐廳 消費,因為支付廚師的技術和薪資,餐點的價格就大幅上升,顧客享受到的人力服務都需 要高額費用,而勞工可以得到相對的高報酬,當Joe在澳洲就業有穩定收入以後,便發現 澳洲物價其實比台灣還低,工作2~3天就能賺到一週的食衣住行等基本開銷,如果是技術 型勞工,甚至一天就能賺到一週的花費,每小時工作能換到的物資遠比台灣更多,對於澳 洲當地人來說,只要有工作,物價並不高。 國人到歐洲、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英國等已開發國家旅遊,會覺得物價高,這是 因為台灣的薪資相對低很多,對應已開發國家高收入所支撐的物價,自然覺得非常高,相 反的,在已開發國家有穩定收入的遊客,到台灣消費,肯定會發現台灣的物價非常低,透 過「大麥克指數」來看物價,不難發現,台灣的物價以國際水準來說,其實是「很便宜實 惠」的國家之一,用已開發國家的收入,來台灣這樣低物價的國家消費,實在非常划算, 2014年,瑞士人在瑞士購買一個大麥克漢堡要花7.14美元,台灣只要花2.62美元,用這樣 的標準來看台灣物價,其實真的不算高,「物價」與「薪水」都是讓人民直接感受的經濟 數據,低薪資讓人民直接感受到物價相對高漲,台灣的問題是在薪資,而非物價。 因為台灣的物價雖然相對低,但是「薪資」成長更低,如果不出國消費,就感受不到匯率 的影響力,所以對於台灣本國人來說,工作一小時能換一份中餐、晚餐,或者看一場電影 、買一支智慧型手機、買一棟房子,需要工作多久時間,每小時工作所能換取到的物資, 才是最真實的生活感受。 從政府公佈的統計數據來分析,1985年以來,台灣人民的經常性支出對經常性薪資的比例 從40%逐年上升到68%,換句話說,人民的收入成長遠遠跟不上物價上漲,也難怪當建商趙 藤雄、吳寶田、名人阿基師、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人力銀行等老一輩出來喊話,找工作 先求有再求好,肯打拚就能出頭天,現在年輕人機大多都不同意,因為如今的台灣就業環 境,早已今非昔比,但台灣許多企業主、研究學者、媒體知名度較高的長輩,思想仍然停 留在1980年代以前,散播 就業問題來自於年輕人無法吃苦和眼光不夠遠,大多數台灣勞 工的薪資在近十多年來都沒有跟著台灣經濟一起成長,如今勞工的收入超過2/3要應付生 活的支出,民間企業的薪資沒有提升,即使物價上漲非常溫和,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成長 ,人民自然感覺生活越來越痛苦。 註:經常性支出以臺北市政府公佈數據為主,但台北市政府經常性支出連續四年數據維持 不變,統計上可能有失真疑慮。 台灣是缺乏能源和原物料的島國,根據行政院經濟部能源局的「能源政策白皮書」內容, 台灣有99.22%的能源必須倚賴進口,國際油價在2011年以後幾乎都維持在一百美元以上 ,加上台灣房價是全球相對高漲的區域,進口能源成本高,房地產價格也高,這樣的環境 下,近年來台灣物價逐漸攀升,很高的比例其實是反映國際原物料、能源、台灣土地成本 ,而非人工薪資,在台灣,最需要人力的服務業,和已開發國家的服務業從業人員相比, 薪資成長幅度其實相當小。 製造業的薪資成長情況也很不理想,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2007~2012年,台灣製造業 的薪資成長完全跟不上物價膨脹,雖然英國和加拿大也是薪資對物價呈現負成長,但加拿 大最低時薪9.5~11加拿大幣(約8.85~10.25美元),英國最低時薪6.19英鎊(約10.52 美元),相對於台灣都是非常高的薪資水平,和台灣相比,低薪資水平,薪資成長又遠低 於通貨膨脹,物價的膨脹全民承擔,但薪資成長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勞工努力工作增加生 產力,企業獲利增加卻沒有讓人民雨露均霑,不管台灣物價在國際水準如何,對於大多數 台灣人來說,物價都是越來越高。 國人到歐美旅遊,除了一些國際著名品牌的價格非常高,一般餐飲店的價格換算成台幣, 也都不便宜,但在歐美的許多電子和科技產品,其實價格和台灣落差並不大,仔細觀察產 品製造國來源,從早期的Made in Taiwan,到近年來Made in China,不管歐洲當地食衣 住行的物價有多高,這些來自於華人地區的電子產品價格幾乎都維持不變或極小的漲幅, 德國人也是國際製造業大國,和台灣不同的是,德國製造業注重的是極致的品質,訂出符 合產品、技術、設備和勞力應有的價值,而不是像台灣這樣,專注在壓低產品單價,犧牲 勞動力價值來增加國際競爭力,歐美人好奇著:「你們台灣人這麼辛苦,只是為了讓歐美 人可以買到廉價的電子產品,你們難道不覺得這有問題嗎?」 1980年代,歐美的製造業大量外移到東亞來設廠和生產,這些企業主看重的就是東亞國家 的廉價勞動力,30年河東,30年河西,如今中國的製造業也在外移,因為連中國的人工成 本都在大幅成長,美國正在力圖挽回製造業回流美國,但不是壓低整體勞力成本,而是透 過能源革命壓低非勞力成本,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吸引廠商回流美國。 反觀台灣廠商和政府思考的邏輯,連續壓榨台灣勞工薪資超過18年,當台灣勞動力的成本 已經無法再壓榨的時候,竟然是思考擴大引進開發中國家的外籍勞工,因為他們的勞動力 更低廉,企業用各式各樣手段想要壓低員工薪資,不顧道德和社會大眾觀感降低勞工成本 ,即使是台灣政府勞動部官員,他們也不站在勞工的立場,而是思考著,台灣薪資偏低已 影響外籍勞工來台意願,泰國與台灣薪資的差距從10多年前的3到5倍縮減至1倍,導致泰 國勞工來台灣工作的人數大減,意願大幅降低,無法再吸引到外勞怎麼辦,這就是台灣政 府官員的思維。 台灣的物價到底是高還低?對不同人來說,看法大不同,我認為台灣的物價從國際水準來 說並不高,但台灣人的薪資真的太低了,台灣的勞動力非常不值錢,長期以製造業代工為 主的台灣人思維是,「原物料和人力以外的成本都不算成本」,對於思考「服務」的高附 加價值更是難以想像,這也是台灣企業在國際競爭上遇到的瓶頸之一,不懂得「服務」的 價值,如何在國際市場販售「服務」,無法提升競爭力和營業利潤,如何吸引國際人才, 走出台灣,望眼全球,才知道台灣物價高低的背後,反映出的是台灣的薪資與社會思維, 物價高低不是台灣最嚴重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用1990年代的思維和勞工制度,在2010 年代迎接國際競爭,思想落差至少20年,台灣如何在國際上和已開發國家競爭? --- 慣老闆:繼續洗腦年輕人 只有不爭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109.3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alary/M.1405569204.A.D8C.html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oki0httzobg 的頭像
    kkoki0httzobg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kkoki0httzob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