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T|ng~@flickr, CC BY-SA 2.0
「台灣的大學生根本不配用自由的制度,如果給他們自由,他們就什麼也不會學。」是這樣嗎?
日前,我發表〈台灣的大學真的學風自由?先把必修課變少再說吧!〉這篇文章,許多人表示認同,但也有一些朋友給我另一方面的意見。有人透過私下傳訊和我聊,有人和我當面討論,主要的論點可以濃縮成這一段話:
給學生自由的制度,只適用於西方歐美大學生,但對台灣不適用。台灣的大學生,一心只修所謂的「營養學分」,也就是不當人、給分高、作業少、考試簡單、課程內容淺易的課程。若是課程難度提高,這門課就沒有人要修了,或甚至在期末教學評鑑中報復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素質,若給他們更多的選課自由,大學畢業生將要變得更廢渣了。
壞在 DNA? 為什麼台灣大學生出現發懶症?
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就觀察到我身邊多數同學確實上課時精神渙散、雙眼無神、消極被動,平時不太讀書,只在考前在圖書館熬夜應付。那時候有一位叫國豪的同學,雖然我和他沒有很熟,但遠遠觀察,大概就也是這樣的大學生。
我那個時候就心生疑惑:難道這是我們的DNA壞了嗎?東亞人種、華人、台灣人,從DNA裡就是賤命格,即使是讀到了台灣最好的大學之一,非要別人逼迫否則不學習,非得被規定否則就會偷懶逃避嗎?
但事實顯然和DNA無關。多年後我又見到國豪,他整個人非常明快、認真,有數年扎實的工作歷練,現在熱切地投入和朋友的創業計畫。在這次再相逢時,我們深談了一個晚上,我發現國豪就是典型的台灣年輕人,為了在嚮往的企業站穩腳跟,無懼極高壓力極高工時的工作環境;並且為了自己期待打造的事業與生活,日以繼夜、不計假日地工作與奮鬥。
我很好奇地問了他:他在工作上這麼積極,為什麼在大學的期間他這麼地消極,簡直判若兩人?後來的談話,釐清了我多年的疑惑 – 原來他在大學各種偷懶與散漫的表現,並不是個人本質性格,而一連串的環境「毒素」下的產物。
毒素一:大一盲目中選系,不是基於本身特質與志向
國豪在高中階段,大量的時間陷入一個無限迴圈,不斷重複上課→補習→考試這三件事。雖然他的父母、學校,還是稍微有給他運動、社團、交友、休閒的空間;但是認識自己,了解廣闊的世界,思索未來走向…這些極其重要的課題,在高中階段仍缺乏充足和深入的探索思考。因此,他就在一知半解、望文生義、社會刻版印象的指引下選擇了後來的大學科系。
這件事,為日後一連串誤會與無奈埋下伏筆。
毒素二:共同必修佔滿課表,延後學生廣泛探索
台灣的大學和高中其實有個現象特別幽默好笑。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