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封面故事/社群營銷管理 聚、散兩依依
Feb 5th 2015, 03:53

從早期的部落格,到現在的臉書,網路不斷加強人與人的連結。所謂「人以群分」,讓有相同需求、嗜好或關係的群體自然聚集。這是Web 2.0 的兩大重要行為—分享(個人化)、相互連結(社會化)的交集,網路社群自然成形。想運用網路及社群創造最大效益,關鍵在於「內容」和「群體」,找對人說對話,就能發揮影響力。

曾在《數位時代》所發佈的「台灣網站100 強」中連續3 年取得第1 名,「無名小站」曾是許多「部落客」崛起之地,但卻在2013 年劃下句點,當時Facebook 被這個重大信息洗版,許多人不勝唏噓。服務於遠傳電信的Hiiir時間軸科技電子商務事業處社群行銷部總監李全興,網路人稱「老查」,也見證了這段歷史。他曾經負責過無名小站社群經營,感觸更深。

當時有些人評論:無名小站在被奇摩併購後就走下坡,也有人說無名小站的衰退,是受到Facebook 等社群網站效應衝擊。李全興認為,2006年無名小站被Yahoo! 奇摩收購後仍持續成長,2009 年底Facebook 才開始衝擊到無名。但關站的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缺乏資源挹注,未能提供更多服務或跟進時代潮流轉型,不能用簡單用「內容網站」敗給「社群網站」來論,舉例來說,同樣是部落格群集平台的「痞客邦」即因應這個不可禦的趨勢,改善內容流動到社交平台的效率,甚至發展基於主題與內容的社交型態服務,足見「與時俱進」的重要性。

內容為大?社群為重?
從競爭流量到相輔相成

「部落格會成為遺忘之後的記憶,而Facebook 則是記下的當時就註定大多數會被遺忘。」李全興在把部落格內容從奇摩搬到Blogger 時,發現好些沈沒在記憶海洋的文章,曾有感而發寫下這一段話。這也說明Facebook 適合動態分享,比較不適合長期經營的特性。

李全興同時指出, 部落格在Facebook 等社交平台還沒崛起之前,同時扮演「個人媒體」與「社交」角色。Facebook 出現後,雖在「社交」與「簡單動態分享」搶走部分使用量,但其開放式社交圖譜與分享流動等特性,卻成為文章最好的擴散通路。

連內容為主的新聞網站都在報導上下方主動設置連結到社群網站,就能看出呼應社群調整的機制其實都根源於「需求」。現在部落客不需依賴搜尋引擎、平台機制或RSS 訂閱才能獲得流量,藉由社群與社交圈擴散,甚至在FB 成立粉絲專頁,都能讓文章/內容倍增擴散。

一般內容網站通常有固定的主題或單元,藉持續產生內容發揮影響力,吸引讀者群不斷回流,藉由流量以廣告收入賺錢;搭配社群的分享、回應互動,藉主題或單元的凝聚性、網站→讀者→讀者的讀者層層傳播,反而還能延展內容的生命力與擴散性,強化影響力。一篇發表於2010的文章,可能2013 年還被FB 轉載,這就是內容「價值極大化」的展現。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oki0httzobg 的頭像
    kkoki0httzobg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kkoki0httzob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