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出來冒險的成本很低嘛!怕什麼,你二十五歲,有什麼好輸的!」說這話的,是四十三歲的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
他三十歲時到上海創業,從初期月營收不到人民幣五萬元,到十三年後,坐在台北一○一大樓的辦公室,擁有獨資新台幣五億元新設的證券公司,而在上海、北京,還有他成立多年的律師暨會計師事務所。
他是二○○二年《商業周刊》封面故事「上海創業新闖王」主角之一,如今,我們又發現新一代的上海小闖王,他們年紀更輕、薪資與當地人差異更小、更深入基層,面臨的挑戰也迥然不同。
過去二十多年來,台灣人才前進上海約可分為三波。
一代闖王當時四、五十歲
現在有人失聯,
有人等退休享福
一九九○年代,追求低工資、土地成本而西進的傳統產業台商,多半聚集在廣州等中國沿海;到上海的主要是個體戶型老闆,包括小型傳產製造業,以台商為主客戶的餐飲、酒店等服務業,他們當時多是四、五十歲。
《商業周刊》一九九三年封面故事「上海─台商的故事」,便記錄這群小老闆。我們如今再去上海追蹤,卻發現不少人在台商圈中早已失聯,照著網路上的電話打去,已是空號;甚至一位牛肉麵連鎖店老闆還傳出「被公安抓走了」,下落不明。
現任上海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是第一代台灣「上海闖王」成功生存的代表之一。他是冷凍食品製造業裡有名的龍鳳食品老闆,「第一個十年最好賺,」他說,第二個十年開始遇到本地業者競爭;二○一○年以來的第三個十年,上海人力成本大幅攀升,經營環境不利,他已準備退休享福。
二代闖王當時三、四十歲
做主管,苦幹、創意須贏中國人
第二代「闖王」以高階白領為主,包括科技製造業進駐上海周邊的昆山工業區,帶來一批科技台幹;另有一批專業人士進入上海市區,例如許多台灣資深廣告人,這批高階白領當時大多三、四十歲。
》本文未結束,請購買雜誌
我已是訂戶,升級為訂戶會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